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

職場大小事:有聽過呆伯特法則嗎,那你我是否都是呆伯特呢?


「換了一個位置,就換了一個腦袋」,這一句話我常常聽到,最常發生的就是…下屬在批評主管常用的話語,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很夯的一個法則,叫做呆伯特法則,今天的職場大小事,我以此為主題與各位分享我個人的一些心得!

開始之前我先介紹一個職場上理論,叫做彼得原則。

彼得原則:

這是美國南加州大學教育學定Laurence Johnson Peter於1969年提出的一個理論 ,他認為在一間以能力主義、功利主義來決定升遷的公司,若員工一直被升遷,會被拔擢到自己能力不能勝任的地步,結果反而成了無能的人才。

這一點在國內的企業很常見,最常見的就是業務人員的升遷,因為業績表現好,所以被升遷,但同時也被賦予了管理底下業務人員的職務,但…之後的表現卻是一蹶不振,為什麼??這是很多企業的迷思吧,原因我們待會再聊聊!

而著名的呆伯特法則,就是以此為基準,而衍生出來的新型理論。

呆伯特法則:

這是在1997年由Scott Adams所出版的企管書籍,書中認為將公司最沒產值、最白痴按步就班的升職,官位越高,他們對企業所造成的損害就越小。

這本書當年可是引發風潮,但重點不在前面的理論,而是在書本最後的結論:

『我們都是白痴,都會犯錯,這不見得是壞事,因為創造力是容許自己犯錯,領導的藝術就是知道哪些錯誤應予保留。』

我的心得如下,與各位分享。

一、其實我們某種程度都是呆伯特:

有沒有人出生到現在都沒有犯過錯?我想答案是肯定的,以我為例,我計算了一下目前38歲的人生,我犯過的錯比做對的事情多很多,所以我是白痴、我也是呆伯特,但一直犯錯與摸索,讓我走上了創業這一條路。

二、但我們都認為別人才是呆伯特:

人通常都會犯一個毛病,永遠都是用放大鏡看別人,並對於別人的錯誤大加撻伐、嘲弄,我們看看政論節目永遠都是上演這種戲碼,職場上也是常見這種人,以糾正別人為樂、視羞辱別人是一種專業的表現,你有見過嗎?還是你就是這種人呢?

三、犯錯是進步,而不是差勁的代名詞:

犯錯不可恥,可恥的是知錯不改,反而用更多的理由與藉口,試圖轉移問題的焦點,各位知道嗎,在非洲有一種蜥蜴,牠一見到人就會發出令人發毛的低鳴聲、然後把頭旁的皮張開來,看起來非常的嚇人,不過如果對方不退後,過了30秒,牠就張開雙腿翻頭就跑了,這是常見的唬人術,所以下次有人在嘲弄你、修理你的時候,記得這是上天派來的貴人,是來訓練、成就你的,唯有犯錯才會進步、唯有不完美才會趨於完整,我曾經看過一個問題:「天底下最不值錢、又無法扔開的是什麼?」我的答案就是:自尊。

四、最怕就是錯了而不自知,只會檢討攻擊別人:

有一種人我常遇到,就是出錯馬上就出言攻擊別人的人…部門是一個團隊,出了錯,所有的團隊成員都要負起相關的責任,但所謂的責任,其實就是一種修正問題、控管危機的態度,如果這個時間點,還在那邊大聲嚷嚷…放心,很快的就會被上面的人看到,正所謂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,當有天突然發現怎麼某某不見的時候,各位心中就要有這個底了!

結語:

我們都是呆伯特,也都曾經無能過,所謂的專業不也是要從頭學起、努力摸索過來的嗎?不要怕犯錯、不要怕被嘲笑,皮厚一點,將錯誤當做養分,就像我現在回首看我所犯的錯一樣,很多都是笑中帶淚,最寶貴的資產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