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

問題不一定是在員工身上 - 鰷魚效應與勞資問題的關係


我的這個專欄開始已將近一個多月,閱讀的人數已有慢慢增加的趨勢,勞動法令與人有關,管理也是與人有關,所以這兩個領域本因就會共通的地方,這幾天的新聞一直播放勞動檢查的訊息,這真的讓我非常的擔心,因為勞資雙方本應自行建立溝通解決的機制,卻一直被政府機關介入,問題不但沒有辦法解決,有時甚至是看到政府拿著汽油去救火…也因為如此我希望在這個部落格裡,能試著將勞動法令與管理做一個全新的解讀,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來做腦力激蕩,看看能做出什麼新的東西,星期六的下午,早上因為頭痛休了半天,才剛剛坐在電腦前,讓我們一起再度踏上探索的旅程,創造無限的可能!!

各位在公司內推行很多政策時,常常會遇到很多的阻力,甚至有時是部門主管帶頭抵制的情形,這在管理學上稱做鰷魚效應(Fish Head Theory),我們今天來以此為主題,做個分享:


一、什麼是鰷魚效應?

德國生物學家霍斯特發現的一個現象,有一種魚叫鰷魚,其個體弱小、很難抵禦天敵的侵襲,生存環境十分的不利,於是這種魚常常群居,且以群體中的強健者為首領,首領到哪裡,牠們就跟到哪裡,而鰷魚就用這種團隊操作的模式,來延續其生命。

科學家將這領頭的鰷魚,將其腦後的控制神經予以破壞,再將其放回群體中,這條魚的行為開始不受控制,因而出現行動紊亂等現象,但其他的魚仍盲目的跟隨,以致造成其群體開始找不到食物、被天敵攻擊、甚至減絕的結果,這就是鰷魚效應。


二、管理能力與業務能力是兩碼事:

這在業務團隊中其實十分的常見,很多業務主管之所以升為主管,是因為其業績數字亮眼,而不是管理上面有長材,很多企業真的有『將成功經驗複製』的迷思,卻忘了人才的養成是要從頭開始培育,結果就造成破壞性的結果,我客戶中不乏這種案例,我舉最近的一個案子來說明。

三、出錯找員工開刀有用嗎?

最近我在處理一個案子,這一家貿易公司掉了一張訂單,價值是1000萬美金,出錯的原因在於員工將樣品做假,結果被德國客戶驗出來,這個案子的雇主非常的光火,他因此做了相關的懲處,其思考邏輯,我用圖例來表示:



這家公司後來發生非常嚴重的勞資爭議,全公司烏煙瘴氣,所以請我過去了解相關的狀況, 然後我就這位老闆的邏輯做了以下的疑點分析,喔,忘了說一點,勞資爭議不是發生在那位被解僱的員工身上,而是其他部門的員工,很好玩吧!!



四、案子真的結束了嗎?

勞資爭議的起因在於員工於公司公告後,開始怠勤、甚至公然挑戰該名主管的權威,各種負面的訊息開始流傳於公司各個角落,各種勞資上的對立便開始出現,引爆點是有六名員工主張勞動基準法第13條(白話就是員工開除公司,而且有資遣費可以拿),並向勞工局申訴,反正我到場的時候己經是非常的亂了,在與員工對談後,我發現員工不滿的情緒就是那位主管,還有公司的處理態度。

而我之後便將分析呈報給老闆,並向其分析處理的方式以及後續的影響為何,公司在一個星期內便將該名主管資遣,當下設立勞資會議的機制,慢慢的做雙向溝通,目前公司的狀況已比之前好了很多。


那位主管就是鰷魚,在當業務員的時候,的確是個領導的角色,但公司、人員錯誤的期待÷以為升他當主管之後,經驗可以複製、獲利可以大幅成長,但卻忽視了其管理職能不足,以及所帶來的破壞,導致公司差點經營不下去,這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
結語:


員工的行為有狀況,並不都是員工本身的問題,此理論給我個人的感想,就是我們對於團隊主管(鰷魚),要做好全面性的評估、以及上任後利用雙向評鑑的制度,使其受監督及要求,這才會對團隊產生正面的效益,這個案子我花了一個星期處理完畢,也就是因為這個案子開始讓我有將管理與勞動法令結合的一個想法,與各位分享!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