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,一位某知名國立大學的學生,在花蓮訂了餐卻沒有出現,搞的店家公佈消息,後來與學生發生了衝突,其中有一句話我很有印象:「妳去爆料啊,看妳可以拿幾個讚?」在大家都在盡情幹譙這位學生的時候,我看到了另一個面象,今天的職場大小事,來跟各位分享!
連續的兩天台北都發生了無預警殺人、傷人的案件,我現在每天都在搭捷運,其實是感受到那種恐懼及無力,在這個時候去討論任何議題其實都是不適合的,我每天都跟「問題」為伍,所以就我的經驗提出一些看法,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一、我是冤枉的這句話很熟悉吧:
我每天平均要處理3~5件案子,會到我前面的都是法律爭議案件,各位可能不知道,全台灣最重的地方不是xx殯儀館,而是中華民國法院,每一個人都認為是受害者,各位下次可以去試試,來個半天,你就會知道那種感覺。
我們所受的教育並沒有教會我們如何「解讀」行為模式,因此很多人在法院根本不是在追求正義,基本上80%都是在演戲,所以如何判別行為及情緒是一門該學習的學問。
通常都是鬼叫以後,30秒就開始落跑! |
二、非洲蜴蜥的故事:
我很喜歡看動物星球頻道,因為人類跟動物一樣,很多的行為是可以預測及觀察的,其中關於這隻蜴蜥更是每次幫學生上課都會提到的例子,牠是會用後肢跑步的種類,但平常都是用爬的,只有遇到威脅的時候,會先用嚇阻的姿勢,並把牠的皮鼓起來,這看起來很嚇人吧?但通常只要對方30秒不為所動,牠一見苗頭不對,就會立刻回頭落跑,很有趣吧,但拿這個來觀察人的行為,其實也是可以找出相同的跡象。
三、我們要懂得分析言辭背後的成因是什麼?
根據統計分析的資料,我們人類生氣的情緒,有70%以上都是恐懼,你沒有看錯,很多人的生氣都是裝出來的,因為背後的成因都是害怕被責備、害怕被辭退、害怕要負責任…所以下一認萬一你遇到爭議的狀況、看不慣的狀況…先不要反應,耐著性子,慢慢的觀察對方的動作及言辭,久了你就慢慢觀察到一些脈絡。
四、在職場上,思考能力才是決勝的關鍵:
我曾經說過解決問題的能力是21世紀最需要的能力,所謂的解決問題,不是急著去執行、表態、嗆聲…這些行為只能說是譁眾取寵,看看新聞、政論節目,你每天都可以看到一群鬼打牆的畫面,但兩個小時過去了,我們沒有得到任何的結論,不信今天晚上打開電視來看看,你就會知道了!
所以思考才是重點,所以不要求快,要求穩定才是第一步,與其亂槍打鳥,不如採取慢動作,很多都會被效率所制約,以為在短時間內做出反應才是專業…這種想法常常都會造成另一場更大的危機。
結語:
我每天都在看報稿,各位可以做一種練習,每天訓練自己看30秒的報稿,接下來再花30秒寫出觀察,沒有什麼高深的學問,只要劃分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,每天的練習,思緒自然就會清楚。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問題,但請安然面對你的恐懼,你會發現其實恐懼只是「想像」出來的怪物,真實的狀況往往都沒有那麼的可怕,所以下次遇到困難,麻煩想想那隻蜥蜴,唯有清明的思緒,才會是你強大的依據,與各位分享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